今年春节的团年晏,我们一家三口当然在荆州城里哥嫂家一家五口团聚。当然,为了这顿团年晏,嫂子可是早在几天前就开始忙活了。等我们一家十一点半到达荆州哥嫂家时,一大桌气腾腾的饭菜早已经在等着我们。看到今年团年晏上满满一桌子的近二十种菜肴,其中既有如下城市里时兴的菜,也有我们家几十年来的保留传统菜。看来,嫂子已经比较完整地将母亲做团年晏的作法进行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了。母亲在世时,她所主厨的团年晏是逐渐交班与嫂子与妻的:从我记事到1977年前,均是母亲一人主厨;1977年哥结婚后,嫂子开始为母亲的打下手;1983年底我结婚后,妻与嫂子两人为母亲打下手,开始联合主理团年晏,但一般是嫂子主厨炒菜,妻则备菜切菜,母亲也做几样菜,尽管1990年哥嫂先到镇上定居后又到定居后,这一团年晏的主理格局一直没有改变;2002年,我们家到武汉定居后,由于哥哥一家在定居,而我们从武汉回家后就与母亲住在乡下,因此,团年晏的主理格局才开始有点小的改变,一般是妻主厨,嫂子备菜切菜,母亲也做几样菜她的传统菜;2008年腊月初十,母亲突发脑溢血后卧病在床,再不能参与筹备团年晏了,因此那一年的团年晏是由嫂子、妻与小妹三个人联合主理完成的,但席上仍然保留了她老人家的四样传统菜;2009年三月,母亲告别了我们远行而去后,去年的团年晏则由家乡老宅第一次移到县城哥嫂家,但我注意到,团年晏席上仍然保留有母亲在时她总有亲自做上团年晏的四样菜中的三样。在我们家历年团年晏上延续的、一般由母亲亲手做有四样菜为莲藕汤、干蒸绿豆丸、煎鱼和腊肉煎豆腐,现在回想起来,其制作过程均历历在目。第一道菜,是莲藕汤。母亲做的莲藕汤是很有讲究的,她的这一习惯一直沿袭到2007年,即她老人家八十一岁高龄时仍然是亲自做这道菜。首先,是饮具。团年晏的莲藕汤一定要用她那个用了几十年(估计是五十年以上了)的老陶制的沙翁来煨,火一定是要用劈柴火,用小土灶,慢慢地煨三个小时以上,往往在大年三十的八点钟左右,她的就开始煨她的莲藕汤了。其次,是原料,几天前,她就要开始准备这罐莲藕汤的原材料了,大料一定是一个腊猪蹄,她先将腊猪蹄垛成小长方块备用,所用莲藕均是她精心挑选出来的每枝藕的正二节,即第二节与第三节,一般不用嫩的头节与老的末节,莲藕均要切成三角块而不是长方块。再次,是程序。先用清水将其腊猪蹄烧沸后,除去浮沫后再煮沸,等腊猪蹄的香味满屋飘香后,再倒入切好的莲藕,用大火煮一个小时后,改用劈柴烧后的余火,慢慢地煨。这样了十二点团年时,就正好。而且每次团年晏上,母亲均要上两份她所煮的莲藕汤,并不断地换热汤。团年晏结束时,母亲必然会添上一大碗她做的莲藕汤,慢慢地喝,与我们拉点家常。莲藕汤碗中腾腾升起的蒸汽,掩映着母亲那饱经沧桑的笑脸,从她的脸上,我们可以感到到她的满足与快乐。第二道菜,是干蒸绿豆丸。母亲做的干蒸绿豆丸也是很有讲究的,她的这一习惯一直沿袭到2007年,即她老人家八十一岁高龄时仍然是亲自做这道菜。不过这道菜是事先做好的,团年晏时蒸热后上桌。但其准备的时间很长,前后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吧,这里面寄托了她老人家的一片心意。每年的春天,她会在旧宅菜地边上,种上一种我们当地称为泼(音)豆的作物(做其做汤也很不错的),秋天,好会一条条地收获后,将豆子瓣出来,晒干备用,同时,还会准备一点绿豆。两种豆子准备齐后,她就会用一个小袋子吊在屋里客厅角落的梁上。到了腊月,她会一个人想办法用家中的石磨将晒干后泼(音)豆与绿豆去皮,一般是在腊月二十六日后,她就将去皮后的这两种豆子按照一定比例开始用水浸泡,三天后的腊月二十九日,上午,她就会指挥我们将泡好的豆子用石磨磨成很粗糙的浆(太细了不行,一定要凭经验磨得粗一些),下午,就开始炸她的绿豆丸子了,这个工作一般是由她与妻联合完成。母亲先是将绿豆浆拌上各种开味的作料后进行很长时间的搅拌,待其合为一体后,她会找出早就准备好的劈柴,架上大铁锅,放入早就准备好的一大壶油倒入锅中,等油沸腾后,用汤勺将绿豆浆一勺勺地放入油中,随着滋滋声与香气,绿豆丸子即成。不过,第一锅出来后,她一定会让妻端来要我们去尝一尝,说是看味道如何,实际上也许是她老人家的一个策略,她也许是希望在第一时间看到我们吃后的那种香的感觉吧。由于炸绿豆丸子的火候很有讲究,因此,一般都是妻在灶上按照她的吩咐操作,她就坐在灶口管火,什么时候上火,什么时候压火,都由她老人家亲自控制。因为弄得不好,绿豆丸外表炸糊了,但里面没有熟,为这道菜,婆媳俩一般要忙上半天,大约要炸几百个。全部炸完后,她会安排我们向邻居每家分送一点,春节后我们回单位时,她肯定已经为我与哥哥两家各备好了一大袋。这种炸绿豆丸子既可蒸后吃,也可下火锅吃,而且还便于在常温下保管。至今想起来,还可回味到那种香味!第三道菜,是煎鱼。母亲做的煎鱼特别特别地好吃,特别有味道,往往是我们团年晏上最受欢迎的一道菜,她老人家八十一岁高龄时仍然是亲自做这道菜。按照她的习惯与要求,团年晏上一定要有一条鱼,取年年有余之意。团年晏上用的鱼,一般均为鲫鱼或者鲤鱼。在大小上,她一定要求是长度可放满一整盘的一条鱼,而且还要是活鱼现做。她煎鱼也是用柴火小土灶做的,当将鱼用植物油干煎好后,再放入各种调味味料用文火煮半小时以上。鱼上桌后,那个鱼肉嫩,那个鱼味香,确实是没有话说的。至今想起来,我仍然还可回味到那种香味!不过我最喜欢吃的,还是母亲团年晏上所煎鱼的鱼汤成为鱼冻后,每年在三十晚餐时,我就只吃这一种辅菜。第四道菜,是腊肉煎豆腐。母亲做的团年晏上的腊肉煎豆腐,也是她多年一直亲自一道菜,那怕是她老人家八十一岁高龄时仍然如此。这道菜也不简单,主要是用腊肉炼油后,将豆腐煎得两面黄是最重要的。不过这道菜最喜欢吃的是我哥哥,母亲之所以保留这道菜,也许是为了满足哥所好吧!岁月如斯,母亲已经远行,但其传统已经留与她的子孙。今天晚上的守岁,我们一家就住在城里妹妹家。这也是五十四年来,我第一次没有在家乡乡村的旧居守岁。当兔年的钟声敲响时,周围响起了城里连绵不绝的鞭炮声,但是由于距离家乡旧居四十多里路,已经难能听到家乡这时鞭炮声。